宕昌中药材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经济支柱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150



哈达铺新寨大黄示范基地

山峁沟壑遍地药材


喜获丰收的农民赵尕娃

  每日甘肃网记者冉旭东

  金秋的小雨笼罩着跌宕起伏的山峦,疾驰的观摩车队穿梭在蜿蜒的山区公路上,零星的药香味撒落在素有“千年药乡”美誉的宕昌县每一处山峁沟壑。在广阔的药材地里,赵尕娃正挥舞头,在万亩黄芪示范基地淋着雨滴、流着汗水、心里乐呵呵地挖着自家的黄芪……!当他看到观摩车队和前来采访的记者时,朴实而憨厚的脸上洋溢着既辛苦又自豪的笑容。

  象赵尕娃一样,在雨地里辛勤劳作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当地药农。这是记者10月11日下午跟随宕昌县组织客商实地观摩看到的感人一幕。“我家原来种粮食,每亩地最多能收五、六百元。这几年开始种药材,去年种了2亩,买了近一万二千元啦。今年采用黑膜种植技术,黄芪长势好、根粗,估计价格比去年要好。”正在挖药材的赵尕娃面对记者算起了自己家的账,“我家3口人,有4亩地,今年全种了药材。去年每斤卖3块6,今年估计每斤能卖到5块。这两年政府为鼓励我们中药材,每亩地还补贴地膜5公斤、二胺25公斤,这样我们每亩地投资大概就在一千元左右。4亩地也能收4万多元。”和赵尕娃一样,宕昌县理川镇六合村社员刘玉中今年除自己的3亩多地外,还租了别人的3亩地全部种了药材。“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我家今年这6亩多地药材能收入6万多元……。”刘玉中开心的笑着说。

  据悉,在这个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称的宕昌县,目前全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8万多亩,其中当归、党参、大黄、红芪、柴胡、黄芪等名贵药材种植达10万亩,年产量超过6000万公斤。在全国12807种中药品种中,宕昌县就有690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包括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柴胡、板蓝根、黄苓、羌活、独活等10余种。为了着实做大药材产业,县上还专门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开发服务中心,负责中药材产业的规划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沟通协调工作。全县共有农业方面专业技术人员286人,从事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的大户达到50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

  记者在观摩活动中看到,在该县理川镇杨家村的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大面积开挖的药材,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在庞家乡许家村中药材育苗基地,茁壮成长的党参,让药农充满希望;在拉路梁村万亩重中药材种植示范带,山峁沟壑到处药香扑鼻;在哈达铺镇新寨村的大黄无公害坑种植示范点,连片耕地全部种植培育了大黄,并且长势良好。

  2012年宕昌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36.2万亩增加到38.3万亩,较上年增加5%。今年种植的38万亩中药材中,留床11.9万亩,新增面积26.4万亩,其中当归9万亩,大黄5.5万亩,党参6.5万亩,红芪5.5万亩,黄芪6万亩,柴胡3万亩,其它2.8万亩。预计当年采挖26万亩,总产量达到7.09万吨,产值可达4.3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400元。该县农牧局局长黄俊禄说,“我们在中药材发展中,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头作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填补了政府缺点……;比如许上乡亿鑫药材育苗合作社一个村就有4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社员。”

  为了建立市场,打通销路,方便农民及时销售药材,以避免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缺陷。宕昌县委县政府以市场建设、龙头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累计建成农贸市场13个,并在哈达铺镇和理川镇规划建立了中药材专业销售市场。

  行走在宕昌的每一个山峁沟壑,或者驱车经过宕昌,随时随地就能看到生长旺盛的大黄和漫山遍野的黄芪、当归等药材,也能听到当地药农茶余饭后谈论药材价格走势的真实语言,从他们的言谈中便可领略到中药材真正已成为宕昌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支柱产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