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示丹是个长着娃娃脸的内蒙古女孩,身穿蒙古族传统服装的她正用英语外加肢体语言向一位法国采购商解释着中药材的功效。“有的采购商英语口音比较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关于中药的沟通。”供职于内蒙古东方日出药业的李示丹说,随着西部省区市生产销售的绿色中药材逐步被国际市场认可,类似的情形每天都在发生着,尤其是在广交会上。
让老外吃上放心中药
“2004年前后,我国出口西班牙、法国的枸杞产品农残超标严重,法国一些媒体甚至把中国枸杞视作‘毒药’。”武雪寅是青海佳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她回忆,2008年之前,中国的药材在国际上的名声不太好。
“过去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武雪寅表示,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农药是农户散种、工厂散收时代最令外贸商头疼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贸一体中药材企业在西部省区市建立了自己的药材生产种植基地,实现种植、加工、包装的全程质量跟踪。
“近几年,我们在陕西北部的双湖峪镇建立起了自己的甘草种植基地。这种方式规范了生产过程,便于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西安妙香园药业的蔺瑞峰对记者说。
李示丹说,在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后,采购成本和质量问题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现在正在寻求物联网方面的合作,以达到产品全程可追溯。“我们想让每一批枸杞都有一个数字标签,国外消费者只需扫描标签,便能知晓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武雪寅公司的枸杞则采取获得国际认证的方式让国外客商放心。其展位上不但挂着ISO14001、德国BCS等各种产品认证的原件,还提供认证的复印件供采购商取阅。她说:“在获得诸多国际认证后,我们在欧美市场逐渐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法国人也扭转了对中国药材的偏见。”
市场扩大暗战蔓延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今年1~9月,我国中药材和饮片出口额达58763.26万美元,同比增长6.55%,总体增长趋势稳定。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曾多年负责中药出口。他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国际市场对我国中药材认可度上升。以甘草为例,由于其用途广泛,是一个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的品种,从全球来看,也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
但随着我国野生甘草资源的衰减,中亚国家的甘草已经对我国甘草出口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我们公司的甘草业务占全部销售额的六七成,但今年以来甘草出口量下降近40%。我们的出口市场主要是韩国,它们主要用甘草制作饮料添加剂和酱油,但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负面影响,韩国客户经济紧缩,开始采购一些来自中亚的甘草。”宁夏禾安元经理郑黎说。
刘张林说:“中亚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丰富,人力成本较低,以价格优势对我国甘草市场造成了影响。但我国企业增加了人工种植面积,提倡绿色种植,形成了不错的差异化应对。”(国际商报 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