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堪称中药行业的政策“蜜月期”。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医疗系统的普及,带动中药产品、中药饮片的需求大幅提升。已披露的盈利预测显示,18家中药公司业绩预增,占比62%,多数公司受益于销售快速增加。
尽管“毒胶囊”事件已经过去了半年多,通化金马、以岭药业、佛慈制药和青海明胶等依然“副作用”明显,纷纷预减或勉强扭亏,成为了中药公司业绩不佳的“少数派”。
毒胶囊余波未了
“预计盈利260万元-380万元”,这是青海明胶1月31日披露业绩预告中交出的答卷。看似比2011年亏损1522.41万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实际上,青海明胶为了实现扭亏,可谓是“砸锅卖铁”。
2012年4月,药用胶囊铬超标被媒体曝光,青海明胶子公司河南省焦作金箭明胶公司的部分资产曾遭查封。受此影响,青海明胶上半年净利润亏损额扩大至821.58万元。为了避免连续两年亏损,青海明胶一方面不断出售金融资产,另一方面通过让大股东回购九彩矿业股权,实现收益逾700万元。
曾因“毒胶囊”事件导致官网被黑的通化金马,2012年业绩同样不佳,预计盈利300万元-600万元,同比下降47%-73%。壮骨伸筋胶囊、清热通淋胶囊的毛利率平均超过70%,是通化金马主要产品。受“胶囊”事件影响,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出现下滑,产品销售及回款比上一年同期大幅度下降,致使净利润同比减少。
以岭药业、佛慈制药的业绩同样难言乐观。以岭药业预计净利润1.82亿元-3.63亿元,同比下降20%-60%;佛慈制药预计净利润2564万元-3526万元,变动幅度为-20%至10%。
安信证券研究员表示,上述中药企业许多产品为胶囊剂,“毒胶囊”事件叠加去库存效应,导致这些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低于预期。考虑到公众和药品采购方的态度,渠道去库存周期将相应延长,预计2013年之后,终端对安全事件的过度反应才会逐渐淡化。
中药公司业绩整体唱多
如果不考虑“毒胶囊”事件的影响,中药企业的整体业绩是非常优异的。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29家公司中,18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华神集团、中新药业、紫光古汉、太龙药业和中恒集团的预增幅度超过了50%。
中药类上市公司能够在2012年得以风生水起,主要得益于政策的扶持。国家中药管理局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到2015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等机构要提供中医药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则提出,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制定鼓励中医药服务的医疗保障和基本药物政策。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指出,加大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的政策,对于中药和中药饮片企业是重要的利好。政策出台必然会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中药产品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对常见病有治疗效果的中药品种,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面对机遇,多家中药企业积极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近日,桂林三金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表示,三金片已经进入了23个省份的增补基本药物目录,桂林西瓜霜也进入了11个省份的基本药物目录,蛤蚧定喘胶囊进入了吉林省增补基本药物目录。
香雪制药借助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形成了以抗病毒口服液为一线产品,以化州橘红系列、白云医用胶、九极保健品、中药饮片等为二线产品的梯队。其中,化州橘红是针对寒咳的特效药,橘红痰咳液等产品已经进入了北京、广西等地的基药增补目录。
渠道拓展进展顺利
曾因“步长事件”陷入困境的中恒集团,成为了2012年业绩增长的排头兵,预计增幅为80%-90%。2011年,中恒集团与山东步长解除产品总经销协议,混乱的代理与营销网络导致原定的“6亿元利润指标”无法完成,多位高管因此遭到公开谴责。在2012年,中恒集团理顺了销售渠道,并清理前期库存,血栓通——这一支撑上市公司高速扩张的独家产品再度实现了销售高速增长。
除了中恒集团“重振雄风”之外,中药企业在销售渠道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成为了助推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汉森制药2012年预增幅度为25%-50%,主要是由于主营业务的销售收入保持稳步增长。2012年,汉森制药的地方中标结果非常理想,主要产品四磨汤已经进入了7个省的基药目录,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有望保持20%的增长。
中新药业预测2012年净利润增长70%-90%。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中新药业的高成长性得益于向异地及医疗市场的开拓。中新药业主要产品速效救心丸通过单设品规、并与主流商业渠道合作切入医疗市场,已经完成了超过15个省份的品规切换。目前,中新药业省外市场的销售比重已经从2011年的15%,提升至2012年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