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药乡”农民发药“财”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120

      沐浴着初春的暖阳,走进陇西县双泉乡癿羊口村采访,一条条蜿蜒的水泥路通向一座座洁净亮丽的农家小院,处处是一幅幅生动优美的新农村画卷。在机器加工药材切片的声音中,一股浓浓的药香扑鼻而来……
        走进村民原德铭的家,院子里摆满了一摞摞关防风、黄芪、银柴胡等中药材;擦得锃亮的摩托车、“三马子”摆放在院子一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瓷砖墙直接显现出他们一家生活条件的改善。

        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王翻翻在院子里翻晒新加工的中药材。“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家里修了房子,买了家电、小汽车,和以前相比变化实在太大了。”王翻翻说,家里生活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她家种植药材、贩卖药材、加工药材。

        王翻翻回忆说,她刚嫁过来时,家里的地全种着小麦,年终却不够吃。后来,她家开始种植中药材,然后卖了药材再买粮食,结果家里还有了余钱。有了余钱,丈夫便尝试着贩卖药材,家里的余钱更多了,这几年,她家还搞起了中药材切片加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每公斤26元的黄芪,经过清洗、整理后切片,就能卖到30元以上,除去雇工等费用,每公斤至少能赚1.5元,像我家一年加工40吨,稳赚6万元。”

        “现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每年要花三万多元,家里一点也没感到吃力!”王翻翻说,“如果不是搞药材,每年要花这么多钱,那才把人愁死了!”

        从种植药材到贩卖药材、从贩卖药材到加工药材,使该村许多人都走上了富裕路。村组干部马海仓说,他们村是陇西县药材种植重点村,80%的耕地种植着药材。近年来,政府在该村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开展标准化操作种植培训,加大对农户的生产资料投入,因减少或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而造成的减产进行补贴,一些大企业纷纷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来收购这些药材,这着实让村民发了财。有了钱,村民纷纷参与贩卖中药材,加工中药材,更赚了不少钱。

        据了解,2012年,陇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量达6万吨,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961元,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14.5%提高到16.5%。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