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建一个市场 富一方百姓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320

 从县城驱车抵达新渥镇宅口村,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题写的“江南药镇”四个大字。这是一个药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的海洋,华东地区的中药材在这里集聚,全国各地的药商在这里汇合。

  浙江中药材市场:华东最大中药材集散地

  浙江中药材市场坐落在我县的西南部——新渥镇宅口村,是华东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曾被列为全国十大中药材市场之一。市场占地面积8325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有摊位900余个,逢二、五、八为集市,参加集市人数达5000人左右,多则上万人。上市品种150余种,日成交量90余吨,成交额69万余元,最高时达120万余元。产品主要销往四川、广东、广西、河南、云南、安徽等地。许多药材还直接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改革农副产品统购制度,逐渐开放了农产品价格,磐安中药材生产得到迅猛发展。1982年,在新渥镇新渥村的露天市场上自发形成了药材种子市场,主要交易贝母籽、元胡籽等药材种子。1985年,在新渥镇大会堂开设了磐安第一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即新渥中药材市场。1987年,根据市场交易需要,由宅口村提供12.5亩土地,工商部门筹资76万元,在宅口村合资兴建了第二代新渥中药材市场,使磐安中药材交易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进一步振兴新渥药市,繁荣磐安经济,宅口村与当地市场管理部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做好市场停车场、公铁联运部、信息服务部、银行分理处、饭店、旅馆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时,积极推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1995年,市场年成交额达800万元,被省工商局命名为浙江省规范化市场。同时,改名为浙江中药材市场。该市场经过将近28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已逐步走向成熟,发展成为磐安的龙头市场,对磐安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浙八味”特产市场:长三角大型药材源头市场

  2007年1月18日,上海檀溪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浙江“浙八味”特产市场———磐安中国药材城举行开工仪式。“浙八味”特产市场占地285亩,规划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该工程是磐安第一个省重点工程和国债项目,也是磐安“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重点项目,更是一个繁荣经济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磐安是重要的中国药材原产地,浙八味中药材享誉全国,原先的经营环境和交易平台已严重滞后,市场迫切呼唤着一个新的药材交易平台诞生。

  为了投资建设磐安中国药材城, 2006年底,上海檀溪集团对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进行调研后选中了磐安。河南的安国、安徽的亳州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都很大,年成交额达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但市场硬件设施不行,比不上浙江的专业市场。同时,浙江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浙江的中药材产业呼唤一个一流的配套市场。为使该项目成功推向市场,上海檀溪集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前期投入,目标是将项目打造为长三角区域的“健康与养生产业掘金之地”。浙八味特产市场(磐安中国药材城)目前是长三角地区惟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源头市场,充分借助“中国药材之乡”的丰富先天资源,倾力打造了一个便捷完善的药材交易平台。该项目属浙江省重点市场建设项目,投资6亿元,建成一个23万平方米,集商贸、办公、仓储、生活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药材及特产市场。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交易大厅3万多平方米、会所6000平方米及商住楼360余套,于2009年10月投入运营。市场集展示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交流、技术研发、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

  60多户购销大户:全国农村最强药材购销队伍

  建一个市场,富一方百姓。宅口村依托药材市场,家家户户种药材、卖药材,并形成了一支由60多户购销大户组成的购销队伍,成为全国农村实力最强的药材购销队伍。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梦笔带领下,我们采访了该村的几家药材购销大户。

  见到叶良君时,他正开着柳州五菱从外面赶回来。他搬过一条凳子坐下,记者发现他的裤腿上粘着稀泥,脚趾甲里塞满了干土。“一年365天,天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叶良君是宅口村的药材购销大户,高中毕业后就成了新渥药材市场的“弄潮儿”。刚开始创业时,他都是骑着自行车到邻近山村收购药材。那时没有康庄路,通村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机耕路,路面撒满石子。有一次,他到冷水镇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收购贝母,回家的路上,车轮被石子戳破了,无可奈何,他只好拖着100多斤贝母到冷水补胎。“现在不一样了,从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后来又换成了汽车,我现在开着汽车到东阳、永康、缙云收购药材,比以前方便多了。”叶良君笑着说。

  叶良君接触的第一个外地客户是安徽亳州人,因叶良君提供的药材质量上乘,而且很讲信用,这个亳州客户与叶良君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并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叶良君。现在,叶良君积累了许多客户,南到广东广州、北到河北石家庄、西到广西玉林,他把我县的地产药材卖到了四面八方。除了购销主打药材贝母、元胡外,近年来,叶良君还经营覆盆子、桔梗、鸢尾等药材。叶良君说,刚开始做生意时,元胡收购价5元一斤,一转手就能赚1-2元,现在不一样了,做药材生意的人多了起来,盈利方式转为薄利多销了。

  闻着药材的芳香,我们来到了陈金春的家。房屋前,他老婆和3名雇工围坐在一起正在切贝母片。陈金春今年50岁,从事药材生意已有20多年。上世纪80年代,陈金春曾把自家种的贝母背到广州去卖。那时,药材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到外省推销药材还得偷偷摸摸。现在可好了,家门口有市场,再也不用坐火车一路饥渴去推销药材了,即使家里种着各种药材,也不用愁卖不出去了。他说:“家门口办市场就像在家门口栽上摇钱树一样,把药材拉进市场,就能轻松赚到钱啦。”

  陈金春告诉记者,五六年前,他家还种过8亩田的贝母,一年收成4吨左右,直到后来药材生意做大了,夫妻俩无暇管理田地,才不再种植。现在,夫妻两人忙不过来,还得长年雇佣人手加工贝母,生意越做越红火,目前仅广州、成都、安徽的客户就有20多位。今年以来,他家加工的贝母片已售出30多吨。谈到生意经,夫妻俩很有默契地认为,做生意诚信经营是第一位,不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他发的货质量都是一样的,价格也一样。

  走进陈迪周的家,他像拉家常一样介绍起他所经营的贝母:“什么样的贝母我们家都有,平贝、黄贝、灰贝、大贝······”陈迪周一开始是种香菇的,一种就是四五年,积累了本钱后才转做药材生意。他说,种香菇靠体力吃饭,做药材生意也不轻松,以前坐火车出远门收购药材舍不得花钱坐卧铺,就睡到硬座下面,那“闷罐子”小得翻身都翻不了。晒干的贝母片价格比烘干的要高,陈迪周宁可多花点力气把贝母片晒干。夏天是晒贝母的好时机,他家屋后就晒着一连片的贝母片。谈及药交会,陈迪周说,我县举办了六次中药材交易博览会,每次都开得很成功,一方面展示了我县“磐五味”的优良品质,一方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药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我县中药材市场,扩大和提高了“浙八味”市场的知名度,也给我们药商拓展了交易空间,带来了商机。陈迪周希望“浙八味”市场加强管理,杜绝低劣药材上市交易,同时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药商来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振兴市场、繁荣市场。

  浙江中药材市场

  贝母切片

  晾晒药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