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冬虫夏草的产量不断下降,青海省政府应考虑尽快建立保护区,促使冬虫夏草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9月5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冬虫夏草研究室研究员李玉玲表示。
和李玉玲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刘杏忠。
刘杏忠告诉记者,青海省是冬虫夏草的最大产区,产量占全国冬虫夏草的60%以上,年交易额超200亿元人民币。冬虫夏草的采挖和销售促进了青海藏区经济的发展。
“但目前疯狂采挖现象比较严重,青海省政府应该在冬虫夏草的主产区建立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刘杏忠说。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冬虫夏草研究室研究员李玉玲认为,冬虫夏草的保护区应该呈现“小面积,多样性”的特点,既有利于科研,又有利于增加地方百姓的收入。
据记者了解,专家学者呼吁青海省政府建立冬虫夏草保护区始于2010年。2012年11月,李玉玲还通过青海省科技厅向省政府呈报了建议。
李玉玲说,从1995年至今,她一直在进行冬虫夏草的虫源调查,调查显示虫源密度不断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冬虫夏草产量的下降。
玉树州虫草协会理事长俄保才仁认可了冬虫夏草产量逐年下降的事实。
“现在产量普遍比2000年左右下降了三分之一,有的草场甚至下降了一半还多。”
李玉玲建议,青海省应在不同海拔以及不同的产地建立若干个冬虫夏草的保护区,对这一地区冬虫夏草的菌源进行保护。
“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很多冬虫夏草主产区的草场已经被转包,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承包商往往采取毁灭性的采挖,迫使冬虫夏草资源难以实现自我修复。”
李玉玲强调,建立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让冬虫夏草物种得到更好的繁衍和适度的开发,让当地老百姓增加更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