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林是来自浙江桐乡的蚕农,养了20多年的蚕茧。他告诉笔者,上个月刚把今年养的春茧卖了,价钱比2012年高了不少。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浙江的春茧收购价格呈大幅上涨的态势,价格上涨的幅度达30%。2009年春茧的平均收购价为每担980元,2010年涨到每担1640元,2012年春茧的收购价是每担1650元,而今年的收购价格在平均每担2150左右。
按理说,蚕丝价格持续走高,蚕种饲养量应该也是有所上升的。但是笔者调查发现,“这根丝”却拉不动蚕农的积极性。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浙江省蚕茧产量为6.11万吨,比2011年减产0.42万吨,减少了6.4%。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蚕丝价高量少呢?
浙江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负责人沈根成介绍说,我国农民养蚕的模式还是以散户为主,很多蚕农总是根据当前的价格来决定明年的养殖规模,“今年价格刺激了,产量就会上升,上升超过一定需求量,价格就下降,等到农民不想种了,产量少,价格又上升了。”
成本上涨、价格不稳。正因为如此,不少蚕农们感觉养蚕风险太大,纷纷弃桑改种,浙江双林镇竹桥港村村民吴阿培说:“早在2010年,我们家的3亩桑田都砍掉了。因为近几年来,蚕茧价格的大起大落,让我们感觉养蚕风险太大。3亩地我们现在种粮食和蔬菜,保证自己家里开销的同时,有节余也会到集市上卖。而农活不多的时候,我也会在附近打打零工,每天也有60元收入。”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的茧丝价格一路上涨,而丝绸企业对真丝面料的需求则在逐年下降。因此,沈根成建议,为了维护丝绸产业链的稳定,应从源头上保护农民利益,稳定茧丝生产。“国家应该对整个产业要加强管理,农民是散户生产多,容易大起大落。所以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其实国家收储这几年也发挥了很大效果。发展的时候、产业转移的时候在对新区一些好的鼓励政策,对老区质量好的也增加一些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