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通行 中药材全产业链须整肃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420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信部、农业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将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国内几大中药材市场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因历史发展形成的,但近年来出现的问题更加普遍,严重影响着饮片质量和成药质量;抓中药材,要对产业链各个环节严加监管。

  执行不力

  中药材假药占30%以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青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市面上中药造假率高达30%以上。“医院对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直接负责,首先要保证药材的质量。”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日前抽检397批中药饮片,证实22批存在染色问题。部分染色中药不仅流向了药店,还流向了东莞中医院、深圳中医院等市级医疗机构。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品化妆品监管司负责人李国庆直言,被查出的医疗机构不仅不是受害者,而且至少还是违法犯罪者的帮凶。在医药零售业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陈红彦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采购中药材的不是普通患者或顾客,都是药行专业人士,假的中药材除了部分制假制劣的手法高明、不易辨别检测之外,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商业贿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黄璐琦针对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近日曝光的“染色中草药”时称,将关注事件进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谈到消费者如何科学判断中药染色不染色,黄璐琦介绍,简单的方法是用开水泡,如果是人工染色的,颜料马上就出来了,或搓一搓,或闻闻味道,在中药鉴别里面有一套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专门就此列了一个项目,可以对22种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简易鉴别,可进行推广和应用。

  陈红彦透露,中药材的采购其实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检测工具和手段,主要问题是执行不严格。

  监管不足

  每个环节都有潜规则

  陈红彦认为,从药农、药材商、饮片厂或成药厂再到医院或药店,每个环节都想低价采购,实现毛利最大化。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检测工具和手段,主要是执行不力。最后到医院和药店进货环节,只看批文资质等纸质复印材料。所以药农-药材商-饮片厂或成药厂各个环节的监管都很关键。现在是监管不足、对问题惩处力度不够。中药材掺假的不止是药农,还有药材集散地的药材贩子。饮片厂或成药厂收购时只做抽检,只要价格低就视染色、增重等问题不见。

  “中药材问题是多年行业潜规则,只是比食品曝光晚些。我在医药零售业工作多年,深知中药材问题的严重,因此我自己需要时尽量用外国的原研药。”陈红彦无奈地表示。

  有关中药材的种植,有GAP(中药材种植规范),中药材的流通有GMP(药品的流通规范),“但是平时不检查,每到五年换证期,厂家或经营单位突击自查备查,如同大敌当前大会战般备战,向规范看齐,检查通过换证结束,依然故我。”陈红彦认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