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霜降后的第一天,是四川广元市青川县茶坝乡野生天麻的“出闺日”,这里的老少爷们纷纷扛起锄头、背起筐篓,哼着小曲、唱着山歌,走进树林,爬上山坡,在杂草丛生的泥土中,将孕育成熟的野生天麻一堆堆地刨出。那一片片的商品天麻陆续破土而出走进市场,变成当地麻农口袋里白花花的“银子”。由于天麻种植成本低,无需施肥、不要浇水、不用管护、旱涝保收,因此被称作“懒庄稼”,这种经济模式也被当地群众形象地喻为“懒人种地”。
近年来,青川县把天麻作为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大力推广与发展,对麻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与奖励,建立了以茶坝乡为中心的天麻种植示范带,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川北地区最大的野生天麻生产基地,该乡也被市政府授予“天麻专业乡”称号。
“麻农炫富”:我数钱数得都不好意思了
“茶坝无处不天麻”,对于具有30余年天麻种植经验的茶坝人来说,这是最令他们感到骄傲的事情了,天麻已成为他们的主打产业:在当地,沟沟坎坎、房前屋后,树林里、荒滩上,随处扒开泥土,都能挖出一堆堆的天麻来;说起天麻种植技术,更是茶坝人值得炫耀的资本与实力,就算是天麻种植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了这里也不一定有发言权。双河村61岁的陈林川老人就是这样一位种植能手。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陈林川的家中,这是坐落在山脚下的一座农家小院。全家人正忙得不亦乐乎:陈林川带领女婿在密封的玻璃箱里培育天麻菌种,女儿忙着对培育好的菌种进行高温消毒,老伴则守在炉边不断往里加柴。看到有客人到来,陈林川老人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路,从屋里端出亲手泡制的天麻酒,热情地劝记者一行一定要喝上一杯,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与天麻的故事。
陈林川是上世纪90年代村里首批种植天麻的村民。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他总结出的“N个均匀”,使天麻菌种成活率达到98%,成为他独创的天麻种植独门绝技,令很多慕名而来的技术人员刮目相看。谈起天麻给全家人带来的变化,老人话里话外都透着甜蜜。2011年,天麻价格突破历史最高价,达十七八元一斤,陈林川那一年收获商品天麻一万五千斤,先后卖了几批,天天数着厚厚的钞票,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数钱数得都不好意思了!”
据陈林川介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所在的合作社产量预计将超过往年(5吨),平均每户收入都将超过10万元,仅他个人的收入保守估计也将达到20余万元。
“天麻效应”:买汽车如买手机一样简单
在茶坝,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年入五万不算数,一二十万刚起步,没有百万别说富。”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有人相信这是对当地麻农的真实写照。
“快来瞅瞅我的天麻,马上就可以收了!”“到我家也看看嘛,长势可好了!”刚走进新石村,当地村民便争先恐后地与记者交谈天麻种植的体会,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
陈安富与天麻打交道也有一二十年了。今年,他有3万斤商品麻,按市场最低价每斤8元计算,也有24万元,加上卖菌种的利润,即1万斤菌种乘以每斤15元的最低价格,也有15万元的收入。如今,他不仅买起了汽车,还先后盖起了两幢洋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向记者讲出了自己的规划:明年计划培育2万斤菌种,种植1万平方米商品麻,到时收入不低于60万元。然而,陈安富可不算是村里的“富裕户”,比他“有钱”的还有很多。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最大的天麻种植“暴发户”当属陈安新与其合伙人王仕孝,他们的天麻产业今年预计收入将过百万元。
青川县县长罗云告诉记者,茶坝作为青川天麻的主产区,该乡目前60%以上的村民在种植天麻,种植农户近千户,去年产量为135万斤,产值达135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1500万元,天麻已成为当地最大的产业。
采访回来的路上,我们又与双河村的杨玖谷巧遇,乡党委书记宋大国问道:“老杨,今年天麻产量如何?”杨玖谷摇了摇头说:“今年产量不行啊,也就只有2吨!”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大家哈哈大笑。
采访结束时,茶坝乡长唐东还告诉记者当地村民的一个秘密:该乡很多麻农都有“二房三房”,即在当地建有洋房,在县城、在绵阳、在成都还有二套房、三套房,还有不少人买起了奥迪Q6等高档汽车,子女从小学起就送到了省内各大名校去读书。记者悄悄地向村民求证,陈安新等村民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这是事实,不带一点虚假,如今生活好了,家家买小汽车就像买手机一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