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成贵州富民生态产业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340

 近日,从在贵阳召开的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上获悉,截至2012年,贵州中药材人工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面积突破400万亩,医药工农业总产值达325亿元,其中,苗药工业总产值90亿元,居全国各民族药产值之首。中药民族药产业已成为具有鲜明贵州特点的“烟、酒、药、茶、食品”五张名片之一,成为贵州增长快、效益好、老百姓得到实惠多的重要富民生态产业。

 
  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品种卓越的天麻、太子参、杜仲、石斛、半夏等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享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誉,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科技部挂牌验收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贵州又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一批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民族药成方制剂,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因疗效独特而享誉国内外。为发展中药民族药这一富民生态产业,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十一五”、“十二五”重要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实施了五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大企业培育工程、大品种培育工程、大健康产业链延伸工程、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工程),以创新驱动,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大力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获得了良好成效。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将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工艺标准,加强研发创新,培育壮大产业,努力将中药民族药培育成增长快、效益好的富民生态产业,努力建立贵州中药民族药对外交流的长效机制,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在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贵州坚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重建、治理和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实施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工程,建有中药材种植重点县37个、高效农业园区(中药材)3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县8个。利于生态保护、石漠化治理的中药材品种种植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淫羊藿、金钗石斛、茯苓、天麻、观音草等中药材通过林药结合的种植模式,不占用耕地,对水土保持、绿化环境与生态重建均有较好作用,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山银花、花椒、刺梨、杠板归等用于黔西南、黔中等严重石漠化山地的治理,也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
 
  目前,中药材种植共覆盖贵州省9个市(州),83个县(市、区、特区),辐射农民214万人,示范基地县药农人均种植中药材面积约1.7亩,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在施秉、赤水、赫章、大方等中药材重点县涌现出一批百万元户,全省数十万农户靠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