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组建战略联盟助推“北药”主产地产业升级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350

  作为“北药”主产地之一,邯郸历来有种药、经营药的传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就山区扶贫开发进行深入调研,对中药材种植等富民产业给予厚望。市委书记高宏志曾在调研中指出,山区富饶的生态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开拓视野,综合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绿色养殖、休闲旅游等富民产业。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种植企业有几十家,种植面积达到10万多亩。山区群众从“因山而困”到“靠山致富”,甩掉了“穷帽子”,鼓起了“钱袋子”。
 
  近日,由市科技局、市卫生局、邯郸摩罗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的“邯郸市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由20多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专业合作社等机构组成,将共同致力于太行山道地中药材的种质、种植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标志着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
 
  为何种药在西部山区成为传统?我市中药材产业现状怎样、未来如何发展?联盟成立有何意义?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河北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中药鉴定学科专家、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邯郸市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孔增科。他向记者清晰描述了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脉络,和作为“北药”主产地的邯郸迈向全国著名、国际知名中药材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 种药、经营药传统悠久
 
  谈起中药材,孔增科先给记者补了一堂历史课。他介绍,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势,西部太行山区分布着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邯郸地区历来有种药、经营药的传统。
 
  在清朝中后期,全国范围内开始活跃着一些以经营中药材为主的商帮。据后来统计,1937年之前,安国(药都)大小药市内曾驻有“十三帮”及本地药材经营商家4000余家,其货物横贯东西、通达南北,对当时整个国内的医药、医药周边商贸流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商帮中较有影响的一支——彰武帮,就是以武安伯延镇的大药商为主,他们以河南一带为活动中心,延伸到河北、内蒙、青海、宁夏,一直到东三省中俄边界,主要经营邯郸当地产的中药材。
 
  在武安市区,还有一些健在的百岁老人曾是拉药斗子(经营药)出身,这跟当时的环境不无关系。我市作家安秋生经过多年调查,推出《药鬼子》一书,详细记载着武安药商的故事。
 
  随着国内药材市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当地一些农民开始人工种植中药材。改革开放以后,种植范围越来越大,并逐渐形成气候。邯郸被列为“北药”主产地
 
  邯郸地区药材资源的重要性还与其被列为“北药”主产地有关。孔增科介绍,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药学术界泰斗胡世林,曾于1989年主编了《中国道地药材》,作为一部权威论著,首次提出“道地药材”的概念。所谓“道地”就是地道的意思。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品质优良、疗效稳定可靠的优质药材,如我们熟知的“云南白药”,它的有效成分就取自当地的道地药材。
 
  该著作的另一个贡献,就是首创了以道地药材主产区分类列章的新方法,将全国道地药材分为10个区类,其中重要的一类就是“北药”,主要指产于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的道地药材。该论著共收载了31种北药品种,而产自邯郸地区的就占了21种。邯郸被列为“北药”的主产地之一,资源优势奠定了我市在全国中药材产地的重要地位。
 
  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探因
 
  孔增科透露,虽然栽培、经营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我市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主要原因是,缺乏规范化种植技术,药材种植形式仍以药农自由分散种植为主,如缺乏优良纯化的品种、种子和种苗;质量无标准,检验无规程,生产不规范;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严重,等等。据粗略统计,邯郸地区分散户的种药面积也就几千亩,许多重要药材品种达不到向市场提供稳定药源的条件。
 
  生产带有盲目性。由于没有固定组织协调生产计划,药农只能凭借某一时段的市场价格判断种植品种、种植数量,而很少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往往出现药材周期性过剩或短少的波动。生产过剩时,再名贵的道地药材也可能是“白菜价”,反之,生产不足时,即便是“乌鸦”也会卖出“凤凰价”。
 
  缺乏“品牌”效应。品牌是商品成功打通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提起中药“连翘”,有多少人知道它是哪儿的产品?同样是连翘,国内许多地区都有资源,但产地不同,药材的品质就会有差异。邯郸本地产的连翘药材,主要有效成分(药性)要比市场卖的高出5至6倍,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在市场以廉价出售,这就把真正道地药材“委屈”了。
 
  此外,品种退化、“公害”问题较为普遍、药材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等诸多条件都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
  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
 
  从2005年起,市委、市政府开始有计划地推动我市的中药材产业向前迈步。孔增科回忆,2005年,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千名专家进百乡兴百业”活动。时任市药品检验所支部书记的孔增科作为专家之一,被派到涉县基层帮扶,并对涉县山区中药材资源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涉县有野生中药材2000多种,其中常用药300多种,道地药材100多种。经过检验分析,药材品正质优。此外,在政府的扶持下,一批专业种植机构开始成立,县药监局还建起了药材标本室等,活动成果颇丰。”孔增科说。
 
  2010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山区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按照国家中药材GAP要求,推广栽培柴胡、连翘、丹参等中药材品种,实现道地中药材区域化种植和规范化生产;强化与国内及本市制药企业的产供销合作,培育新的中成药生产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与此同时,在涉县、峰峰、武安、磁县等药材主产区,也基本形成“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市场”的中药材发展经营模式。
 
  2011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持下,“邯郸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调查及产业化研究”课题启动。课题组共计26次(78天)深入涉县、武安、磁县、峰峰矿区等地实地考察、调研及指导农民规范化种植,形成一批有关道地药材品质质量、优良种植模式产业化推广等研究成果,带动、促进了“冀南太行药谷”的建设,使其向特色、现代、高效、循环中药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延伸,为我市的道地野生中药材科学种植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调动了种植的积极性,起到了示范作用。
 
  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种植企业有几十家,种植面积达到10万多亩。
 
  “联盟”助推产业升级
 
  战略联盟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山区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发挥山区中药材资源优势、促进我市中药材品牌建设的具体举措。
 
  据介绍,联盟将整合全市中药材产业创新资源,建立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形成产、学、研深入合作局面,成员单位将共同致力于太行山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中药材种植、加工、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制定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标准,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孔增科说,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已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如涉县已被列为省十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县之一,我市有6家企业被列为省第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区;涉县申报到国家科技部的“太行山道地中药材规范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有望列入科技惠民计划,并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与我市“太行药谷”课题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2013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正在我市开展。
 
  据了解,在联盟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撑下,我市将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园区,研究开发一批中药材品牌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型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支撑和较大影响力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基地,建成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到中药产品的中药材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冀南太行药谷”品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