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在年底出台的中成药调价方案已几近完成,相比年初发改委“有升有保有降”的表态,近期会议传出的降价态度远比预期严厉。周三,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透露,此轮中成药的调价标准将以“全国平均中标零售价为上限”,而此前化学药降价规律多以“最高零售价”为参考确定降幅。
多家中成药企业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已收到本企业中药品种拟调价格情况,上海一家中药企业招标负责人对大智慧称,“公司有一个品种大降了18%,另有品种寻求涨价但没有成功 ”;西南地区一家中成药企人士则称,该公司有品种降幅高达50%.
中成药企业“难逃一降”
今年年初,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处长宋大才曾明确表示,中成药调价原则与化药不同,不是一味降低价格,对一些临床需要、中药原材料价格上涨多的品种将考虑适当提高价格。
国家政策对中成药一直以扶持为主,且发改委此前针对中成药的降价幅度和频率明显低于化药品种,加上发改委放出的“有升有降有保”调价原则,市场普遍认为此次中成药的降价幅度较温和。
不过,中成药企求涨的期盼很可能沦为泡影。以“全国平均中标零售价为上限”意味着,中成药降价将对实际中标价“开刀”,而不像以往那样在最高零售价上“玩数字游戏”。
这一原则在上周召开的发改委药价会议中再度得到强调。一名消息人士称,这一会议上的争议焦点是“降价参照价格能否从中标零售价改为原最高零售价”。另一与会药企人士称,发改委此举很像故意放风大幅降价,观察企业反应,“进二退一”地达到降价预期。
“各相关企业都在力争少降,不降是不可能的,只能力保少降点。”上述消息人士称。而目前,除了发改委即将发布的低价药品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可以得到价格保护外,其余品种降价压力颇大。
独家品种降幅争议最大
在中成药降价中,独家品种降幅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2013年两会期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中成药降价应针对独家品种而非普药品种,原因是前者在各地招标中实际降幅小,价格偏高。
但一些拥有独家品种的中成药企业则认为,鉴于独家品种生产企业对药材质量的良好控制和上市后质量体系投入等因素,独家药品降幅应小于普药。
一份于2012年底初步规划的中成药调价方案讨论稿显示,除国家机密品种外,优质优价的中成药需按10%的降幅调整,有消息人士透露,“原则上允许优质优价的中成药品种比其他产品少降5%”。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相关部门在今年的中成药企业成本摸底上采取“区别对待”,部分中成药企业连续接受多次调查,而个别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却未受到调查。这一情况使业界陷入困惑,有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或许说明,发改委在一些品种的降价上将采取“强硬”态度,不会给企业太多申诉的机会。
上述参会人士表示,按照会议精神,“独家品种可能并没有额外的降幅。”但中药注射剂等利润较高的品种争议颇大,”如果这些品种根据成本测算,可能出现额外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