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最低的时候,每公斤只有25元左右。”10月21日,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明志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云南石斛产业发展迅猛,但产业化程度不高,定价权掌握在收购商手里,导致2013年以来价格猛跌。”
记者在云南、贵州等地了解到,被誉为“人间仙草”的石斛,近年来在全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在云南省种植面积就已经超过8万亩。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石斛种植业却遭遇重创。2013年年底以来,云南石斛主产区生产的紫皮石斛的收购价格甚至跌到20多元/公斤的境地,而石斛品种中价格较高的铁皮石斛也从高峰时期的1200元/公斤下跌至200元/公斤左右。
在价格猛跌的情况下,云南省打造的200亿石斛产业渐行渐远。
产业雪崩
“从去年以来,石斛种植面积已经没有扩大了!”杨明志透露:“往年都是以50%的速度增长。”
石斛,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但在道家医学经典《道臧》中,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被并列为九大仙草。
近年以来,随着浙江、上海等地食用石斛热潮兴起,石斛人工种植产业在云南、贵州、浙江等地逐步扩大。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7月,全国各类石斛种植面积12.56万亩,云南省各类石斛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8万亩。
当地石斛种植业人士表示,目前云南已经超越浙江,成为全国石斛种植第一大省;2012年前后,一亩石斛种植的收益甚至可以到20万元,在高收益刺激下,各路资本杀入到石斛产业,让石斛产业在云南高歌凯进。
云南省科技厅2014年3月发布《云南省石斛产业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石斛产业有望突破200亿元,石斛成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柱品种之一。
正是在云南省科技厅雄心勃勃提出打造200亿石斛产业前后,云南石斛却遭遇了重创。2013年11月,云南石斛主产区的保山等地,紫皮石斛的丰收却并没有给种植户带来喜悦。据了解,当地紫皮石斛的采收期是每年11月初,只有一两个月的采收期。往年紫皮石斛的收购价可达到200~300元/公斤,但2013年11月初收购价却跌到了约100元/公斤,最低时只能达到20元/公斤左右。
在紫皮石斛遭遇暴跌之时,石斛中价格稍高的铁皮石斛也受到波及,从最高峰时约1200/公斤一路跌到100元/公斤~200元/公斤。
暴跌的价格让当地种植户遭遇重创,甚至一些种植户血本无归,石斛种苗培育企业也陷入了困境。当地人士透露,在2013年前后,各路资金纷纷杀入繁育石斛种苗中,仅仅在普洱市就有200多家繁育石斛种苗的企业。石斛收购价暴跌之后,一丛种苗的价格也从1.5元暴跌至0.4元,让不少企业陷入了困境。资金浙商严某于2013年投资500万元在昆明市经济开发区中豪产业城建立了石斛组培公司,但是刚投资就遇到石斛产业雪崩,最终只能以20多万元出让公司资产。
云南石斛产业在经历短暂的繁荣之后,陷入尴尬境地。
产业自救
“石斛产业其实很大,但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发展非常被动!”杨明志表示:“如果产业化瓶颈打开,云南省石斛产业完全可以做到500亿元产值!”
在他看来,目前云南石斛种植业遭遇重创,一方面由于礼品市场受到八项规定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当地深加工不够。
据了解,石斛目前被列为保健食品原料,但申报一个保健食品许可,需要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申报,周期需要3~4年,费用50万元以上,高门槛让本土企业望而却步,严重制约云南石斛产业向深度发展。
云南省方面透露的数字显示,浙江全省有21家生产企业获得经国家批准的铁皮石斛类保健食品有45个,而云南所有的石斛生产企业加起来只有2家拿到批文。
《发展规划》中披露,目前云南石斛仍主要以鲜条和初加工品的方式销售,深加工产品不到总产量的5%,产业链短,效益不高。而在当地深加工不足的情况下,云南石斛的出路主要在于外销。一位石斛种植企业人士表示,云南石斛大部分都是由浙江商人来收购,可以说定价掌握在浙江商人手中。
面对深加工不足,定价权的失落,云南省科技厅也在《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应该重点扶持石斛产业的龙头企业,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石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企业集群。
在实施产业化的同时,面对石斛收购价格的暴跌,当地企业也行动起来。近日,云南当地主要的石斛种植、生产及销售企业共同签订了一份《昆明宣言》,提出要共同维护云南石斛市场合理价格,不随意竞相降价,保护云南石斛整体利益。相关人士认为,云南的紫皮石斛最低保护价应该在120元/公斤,而行业指导价应该在150元/公斤;铁皮石斛的最低保护价应该在350元/公斤,指导价则应该在500~600元/公斤。
杨明志表示:“今年石斛的价格应该可以逐步恢复。”然而,在产业化瓶颈尚未打开,尚未列入新资源食品的情况下,云南石斛或许还将经历艰难的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