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兴市马路镇是防城港市著名的柑橘之乡,种植有年桔、皇帝果、四会橘等品种的柑橘数万亩。不过,最近却有大堆已剥皮的果肉被遗弃路边,让人费解。原来,近年陈皮价格一路上扬,果农纷纷剥果皮销售,果肉反倒成了垃圾,呈现出“买椟还珠”的特殊景象。
怪事:柑橘成垃圾弃路边
11月25日,姚先生驾车路过马路镇时,看到路边的垃圾箱中有大堆被剥了皮的橘子。他发现这些橘子都很新鲜,也并不是烂果。
同样的现象,黄先生在那良镇也看到过。“装在袋子里的橘子被扔在路边,看着很可惜。”黄先生说,村民把橘子当成垃圾的做法,让他颇为费解。
11月27日,记者来到马路镇,看到公路两边种植有大片的橘子树,枝头上挂满了或绿或黄的果实。一名村民向记者证实,近段时间,确实有不少村民将新鲜的橘子扔掉,不过原因并非滞销,而是“大家都只要皮不要肉”。
原因:卖皮比卖果更赚钱
橘子“要皮不要肉”,听起来有些“买椟还珠”的味道,其中有何原因呢?记者从马路镇大旺村支书李德彬口中找到了答案。
李德彬说,这些被村民丢弃的橘子名为四会橘,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从广东省新会市引进的品种。相对于年桔、皇帝果来说,四会橘的口感较差,早些年很少村民种植。不过,四会橘的表皮是制作陈皮的上好原料,这两三年来,突然有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橘皮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晒干的橘子皮价格达到170元/公斤,还供不应求。
“有一家光是卖橘子皮,今年收入就有三四十万。”李德彬说,因此村民大量种植四会橘,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亩。一些村民甚至将其他品种的果树砍掉,全部种上四会橘。
李世有是大旺村的四会橘种植大户,这两年靠卖橘子皮,他建起了四层半的小洋楼,买了小车。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批,早就被预订了,等下就要装车发货。”李世有说,他家有四会橘果园40亩,因为大多数还是新种的幼苗,今年的产量不多,“纯收入有15万,明年会翻一番”。
李世有说,他种植四会橘有10年了,此前也有少数客商来收果,但销路和价格都不好。不过,从2011年开始,橘子皮价格逐渐上涨,从30元/公斤飙升到了180元/公斤。他扳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卖果8元/公斤,卖皮170元/公斤,每100公斤果可晒陈皮6.2公斤,卖皮的话每100公斤能多赚254元。如此一来,村民纷纷剥皮弃果,导致大量的果肉被扔掉。
可惜:果肉无法利用成鸡肋
眼看着大量果肉被当成垃圾扔掉,村民也觉得可惜,但又找不到销路。随着四会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个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村民自己吃不完,又没有深加工的技术,确实为难。” 李德彬说,由于目前村民都是散户,种植、销售都没有统筹,为此村里成立了生态农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流转,下一步利用公司+农户的模式,逐步朝规模化发展,并且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李世有说,四会橘的果肉是可以加工利用的,在广东的一些工厂,剥皮后的果肉里添加茶叶或者榨汁,制作成其他产品,也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对于如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四会橘,达到最高的效益,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10月份,曾引导一家韩国企业前来考察,目前还在洽谈。
在东兴市农业局纪检组长黄树锦看来,因缺乏保鲜、贮存及卫生技术,四会橘果肉就沦为了“下脚料”,用来做有机肥。对于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深加工,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四会橘种植的面积还不大,产量远远不够供应生产线的周转。因此,四会橘果肉目前似乎就有点鸡肋的味道,希望村民们不要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