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云南三七走出困境

   2015-06-10 590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三七种植产业供大于求的情况严重,导致价格暴跌,云南三七种植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5月5~7日期间,文山


  今年以来,三七种植产业供大于求的情况严重,导致价格暴跌,云南三七种植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5月5~7日期间,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大会、发展论坛相继召开,业内专家、企业家等200多人齐聚文山,为三七发展把脉。

  现实:盲从无序的落后业态

  文山州是云南三七的主产区,产量占全省的九成以上。在文山州的三七种植户中,流传着三七价格“涨7跌3”的规律,即上涨7年后下跌3年的循环。那么,这一价格“怪圈”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近期的三七种植、加工和市场供求正经历着哪些变化?

  “以30头三七为例,当前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74元,比2013年下降62%。”文山州委书记纳杰表示,2012~2014年,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以每年平均净增10万亩的规模迅猛发展,三七种植盲目跟风现象突出。统计显示,2014年三七产量约为3万吨,2015年预估产量约7万吨,而相比1万吨的年需求量,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导致价格暴跌,至今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

  以120头三七为例,2014年9月与2013年9月相比,由706元(每公斤价,下同)跌至140元,跌幅70%。若价格跌破100元,以成本价260元计,将对三七种植业未来两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6亿元,减少医药总产值100多亿元。

  文山三七产业协会会长、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立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三七产业危机是由三七供求严重失衡造成的,但其本质是三七产业在市场监管、政策聚合、科技创新、品牌战略、营销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整个产业仍处于传统、盲从、分散、无序发展的落后业态。

  在云南,三七一直以来只是作为农副产品、药材原料而存在,中下游产业未形成规模及优势,产业推动、市场推广乏力。据2012年全国三七产业统计数据,全国三七产业产值749亿元,云南为234亿元,占比31%,其中种植贸易159亿元,工业只有75亿元,仅占全国三七工业的10%。

  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苏豹说,文山三七加工业现阶段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多以原料初级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同时,连作问题也一直是困扰三七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山三七种植户廖文华告诉记者:“种了三七的地,至少15年内都没法再种三七。三七成熟需要3年时间,3年后就得再换土地去种。”

  此外,零售市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时有发生,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问题也积累着产业信任危机爆发的风险。因此,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解决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成为了三七产业长足发展的最大问题。

  信心:极具发展潜力的药材资源

  尽管三七产业在发展中呈现出了诸多问题,但与会各方对于三七药材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积累、未来的市场前景和机遇仍然充满信心。

  “三七在治未病和治已病方面可以起到防治结合的功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教授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三七含有皂苷、三七素、三七多糖、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对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有独特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胡世林研究员指出,“文山三七”已被评为中国100个最具综合价值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在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中居于首位,可谓是“道地药材”的典范,而其发展和中药的质量发展一样迫切需要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物研究院院长梅之南告诉记者,文山种植三七可以追溯至100年前,是目前唯一的三七种苗种植基地,年产量达1~2万吨,产值居全国之冠。

  三七的根、叶、茎、花均可入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360多种,药品批号3600多个,涉及制药企业1350多家,且多种药品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国内三七产品产值近千亿元,市场容量巨大。

  曾立品认为:“云南三七的稀缺性、独占性、排他性和唯一性,最符合打造云南特色产业的条件,也最有机会通过产业链竞争,逐步实现把三七提升到‘云三七’、再到‘国药三七’、最后到‘中国三七’,让三七成为一张国家特色产业的名片。”

  发力:变革产业布局的全链条管理

  “三七产业不仅是我州的支柱产业,也是全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云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纳杰表示,目前文山已有的三七产业重大支撑项目、种植基地公司、生产企业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特别是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初步建成,国内一大批知名制药企业即将入驻。当前,三七产业转型升级正当其时、适得其势。“要争取将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条例》上升为省级条例,设立省级三七产业发展资金,统筹协调解决全省三七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纳杰说。同时,州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的专项发展资金,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监管体系等三七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记者了解,文山将加强三七种植组织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三七农业种植组织体系。在攻克连作障碍上,云南省三七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以朱有勇、王永炎两位院士为首的专家顾问委员会,提出了三七品质性效用一体化科研技术体系,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合作,目前在克服三七轮作障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次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中心还发布了7S道地保真质量控制体系实施成果认证,这是自工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2部门联合制订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后,首个中药材保护及发展的具体举措。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品牌“云三七”成为我国首个通过7S道地保真认证的品牌。

  7S道地保真中药材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了1S“道地保真药材认证”,2S“规范化种子种苗和药材认证”,3S“道地药材保真加工”,4S“道地标准检测”,5S“保真包装”,6S“道地药材物流仓储养护”,7S“道地保真全程溯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药技术学院副院长国锦琳认为,该体系结合现有的GAP、GMP等标准确保药材质量可控,使得原来“见货议价”的地摊式销售,转变为标准化分级定价、公平竞买的现代化交易模式,为中药材融入大健康产业创造了机会,让中药材的电子交易模式成为可能。

  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卞化石在会上提出了以平台思维促进三七产业发展的建议。他建议平台模式重组三七传统产业链,使原本处于价值链各环节的主体直接和各类参与者接触,增加信息的对称性和透明性,扩大参与度,开启多边市场间从未被挖掘的动能,组织起庞大而复杂的生态圈,使三七各环节都实现增值。

  云南三七科技正是这样的实践者之一,曾立品告诉记者,近年来,为确保三七的药材品质和产品疗效,云南三七科技着力全产业链发展,迄今为止基本完成种植、加工、贸易、科技等各方面的产业布局。在种植方面,2013年云南三七科技种植有限公司成立,投资1.5亿元,建设3000亩标准化三七种植示范基地。随后投资建成的文山分公司,年产三七皂苷80~120万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三七提取物生产企业。同时,公司还增资并购了云南文山州最大的三七制剂企业——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其拥有的大品种、独家品种、入选基药目录的优势,有效延伸产业链。

  在流通产业布局方面,以云南三七科技、云南白药、昆药、植物药业、文山九州通等骨干企业联盟为主体的三七战略收储管理体系,借助全国3000多家医药企业平台帮药农卖三七原料,实现产销直接对接。

  “今年,我们将和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共同推进2015版中国药典三七饮片标准的增补。同时,在云南省科技厅支持下,《三七种子种苗》、《三七药材》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立项,未来有望形成三七国际标准。另外,我们正与云南三七工程中心、文山学院、香港浸会大学联合,积极筹备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第三方三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希望进一步提升三七从种植到加工、贸易的品质分级评价与控制体系。”曾立品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th101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