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熏蒸中药材”行业早已不是秘密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170

  近日,有关中药材主产地——甘肃省陇西县中药材经销商使用工业硫黄熏制药材的问题,经多家媒体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

  陇西首阳中药材市场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批发集散地,全国七成以上党参、黄芪和当归等中药材都在这里采购,以往每到周六这里都会云集各路客商,出现购销两旺的盛况。但是4月10日,又逢每周的一次大集,市场交易量却今不如昔,持货者惜售,购货商观望。

  当地的一位药农抱怨说:“如果没有新的储运良方代替传统的硫黄熏蒸,中草药将会彻底绝迹。”

  监管: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中药是甘肃的地方支柱型产业之一,在新近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药产业也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陇西中药涉“硫”事件曝光后,甘肃省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4月8日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中药生产专项督察行动”。

  在事发地甘肃陇西县,针对中药材市场的扫“硫”行动已经开展多日。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所谓“严厉制止硫黄熏蒸中药材”专项行动进展得颇为尴尬。

  按照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已检查药品生产企业17家、批发企业12家、仓储企业5家,还有中药材加工户34户,以及涉药单位28家。没收硫黄熏蒸中药材的熏炉8个,监督销毁硫黄熏蒸过的中药材1.5吨。

  可是,相对于每年海量的中药材生产量、数千家经销商户和数万中药材种植户来说,这样的专项整治只能算蜻蜓点水,被动应付。

  “虽然,国家药监局早在2004年就明令禁止采用硫黄熏制中药材,但如何检测、超标多少算是违规,没有明文规定。”当地食品药监部门的一位干部说,用硫黄熏制是中药材加工中的工艺,仅靠处罚商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要出台国家中药材生产规范和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标准,加强对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药农:熏也不是,不熏也不是

  发白、发黄、色泽光鲜,决定着中药材的“品相”,但靠自然晾晒,中药材不仅无法达到光鲜亮丽的色泽,而且还会生虫、发霉变质。要想“品相好”,就必须通过硫黄熏制——这在中药行业早已不是秘密。

  “用硫黄熏药的时候最先受到危害的是熏药者自己,刺鼻的味道药商也不愿意闻,毕竟和自己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早就盼着能有储运良方替代硫黄。”在陇西,一些药农说:熏了涉“毒”,不熏品相不好,药卖不出去。

  “是药三分毒。”许多药商说起硫黄,也都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在他们看来,一方面下游的药商和终端消费者过于在意中药材的“品相”,助长了硫黄熏制的过度使用;另一方面,中药材的储运过程也确实存在着诸多难题。

  据了解,中药材采集晾晒后只能储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贩运、上柜到最终到消费者的手里,往往要经过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如果没有硫黄熏制,就会眼睁睁看着中药材烂在自己手里,药农们实在“烂不起”。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药用植物系主任陈垣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称,微量的古法熏硫自古就有,本无太大危害。但如今中药材“过度、超量、多次的熏硫”,已直接威胁中药材的安全。

  出路:中药安全离不开源头保护

  那么,靠什么制止硫黄熏药?

  有专家建议,制定严格的中药材生产规范,并出台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标准,加强对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建设标准化的药材仓储设施,以解决中药材“存不住”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药农用硫黄熏蒸来储存中药材。

  据悉,鉴于韩国已经出台每千克中药材含硫量不能超过30毫克的规定,我国2010年版的国家药典也首次提出了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方法,并开始了含硫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同时,有许多企业也着手研究杀虫、防霉的科技方法,希望杜绝硫黄熏制储存中药材的方法。不过在采访中,有药农坦言:“以目前中草药偏低的源头收购价格来看,任何科技方法都不现实。”

  中草药的种植、生产过程极为复杂,成本不菲。以当归为例,要经过3年期的育籽、育苗和栽种,其间不能使用任何农药,否则就无法收获。但在陇西首阳中药材市场,1公斤的党参价格只有不到40元,当归、黄芪的价格只有30元/公斤左右。对当地的药农来说,如此低廉的源头价格,保本微利已经很难,如果采用现代化的储运手段,就会加大成本,药农将无利可图。

  在兰州商学院教授雷兴长看来,国家在重点产区投资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仓储设施,是从根本上杜绝中药涉“硫”的唯一办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