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药材价格的疯涨,通过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和需求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由国家权威部门建立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生产供需等信息,是有效抑制中药材价格无序上涨的重要手段。
自2009年上半年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出现多轮暴涨。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药材价格不断上涨造成目前中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同程度增加,甚至还有部分企业面临原料短缺,中药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损害,严重影响到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中药材价格的疯涨,房书亭指出,通过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和需求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由国家的权威部门建立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生产供需等信息,是有效抑制中药材价格无序上涨的重要手段。
针对市场上中药材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严厉打击囤积炒作中药材价格的违法行为,努力确保中药材价格的基本稳定。日前,国家发改委对党参的“清仓令”在中药材行业引起震荡。专家表示,这种行政干预行为短期内或将稳定药材价格市场,但长期效果还待观察。
价格非正常上涨
据房书亭介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5月期间,中药材价格整体依旧呈现上升势头,今年4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所监测的537种药材中,有399个价格上涨。今年一季度以来,视品种而定,中药材价格平均涨幅为10%,最高涨幅达到400%,其中野生中药材因为资源量持续减少,涨势更为凶猛。
房书亭分析认为,药材价格上涨,既有自然灾害的短期影响,也是长期以来因中药材生产基础薄弱、流通模式落后导致的中药材生产供应矛盾的集中爆发。对中药资源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也是造成药材价格上涨和短缺的深度原因之一。
他说:“作为农产品和药材的集合体,中药材价格波动本来是一个市场自然现象,但某些品种的暴涨暴跌是不正常的。我们已经连续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报告,要求关注和平抑中药材价格,保障原料供应。”
他建议说,针对当前中药材市场形势,应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市场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宏观规划和信心引导,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引导生产来防止产销失衡。
国家发改委“清仓令”
据了解,7月份,国家发改委派出调研人员穿行于中国各大中药贸易市场及中药产地,调查中药材市场情况。在甘肃陇西地区,20多个中药材存储仓库被列入检查范围。2009年以来,党参从每公斤9元上涨至今年6月的每公斤90元左右。调研组发现,其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除了供求关系紧张外,少数经营者囤积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此,国家发改委开出首张“罚单”:责令2010年12月前囤积党参的浙江南方药材公司等10户经营者于7月21日前,按不超过60元/公斤的价格将储存的20多万公斤党参出售给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对今年1月以来存有党参的44户经营者责令在12月31日前将储存的80多万公斤党参出售。逾期未按规定销售的,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党参不是国家发改委查处的最后一个被炒作的中药材。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陶德胜透露,国家发改委已组成3个调查组分赴江西、贵州、浙江、甘肃、云南、河北等六省市,对中药材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调查,陆续还会有被炒作的药材公布。
专家认为,面对中药材疯狂涨价,政府要整治的是“疯狂”,而不是针对涨价。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也表示:政府介入调控中药材价格,并不意味着中药材价格的市场自由调控局面将有所改变,因为此次政府出手调控中药材价格主要是因为一些中药材遭到游资炒作及囤货。
下游企业不安
据了解,党参年用量为25000吨左右,
在党参2011年减产已成定局的局面下,责令卖出商户的1000吨党参对价格的实质影响并不大。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发改委此举是一个价格整顿信号,对游资的囤积中药材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短期价格有望回落,但是行政干预行为不可能长期影响市场价格。
据了解,在中药材涨价的同时,产业链上游的农户生产成本、劳资费用等开销不断攀升已影响到其种植意愿,而下游的药企也面临着原料紧缺、成本上升,出厂价下行的尴尬局面。早在6月份,九芝堂库房中的党参即已告急,现在面对抛售的党参,九芝堂采购部已紧急召开会议,更新了采购计划,准备补充库存。但是,不少企业人士仍然不安,因为早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就曾调查囤积三七等行为,但事实证明,这并没有挡住药材涨价的脚步。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不安已经初露征兆。7月,因太子参涨价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江中药业决定提价应对。其中,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出厂价就上调,幅度不超过10%。而在此前,由于原料成本上升,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天士力等国内7家品牌中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目的是要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药材价格、信息透明度等一系列问题,从源头入手打造“药仓”。稍早些时候,丽珠集团、北京同仁堂在陵川县相继启动了党参种植基地建设.
国家发改委已提出“三限”要求,并力推药材库主建立健全中药材出入库台账制度。同时,强调依法严厉打击,决不让囤积炒作者在经济上占到便宜。
亟待建立信息平台
以行政手段强行介入药材价格,并非长久之计。国内某知名中成药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药材价格不稳等问题,亟待建立一个信息化的交易平台,以便让企业和农民都了解到药材的供求信息及判定未来的价格走向。而在时机成熟时还可采用延期交易机制,减少仓储成本,使企业能实现低库存的良性运转。
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亦在研究对策。商务部信息化司调研员覃霖认为,要解决当前中药材业发展矛盾就必须建立稳定机制,首要工作就是尽快建中药材产销信息导航和预警系统,为行业配备“温度计”。商务部就建立中药材储备制度,通过国家收购、放储来控制药材价格与质量已有所动作。
房书亭也指出,为平抑中药材价格,落实常用中药材的国家收储方案、中药材流通方式的转变以及中药材溯源制度迫在眉睫。通过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和需求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应建立信息检测预警机制,以便有效抑制中药材价格的无序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