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药品降价死:谁买单谁做主最合理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140

  老百姓中流传一句话,“仔卖爷田不心痛”。为什么不心痛?因为那不是他的东西,也就无所谓划得来划不来。正因为如此,所谓买卖自由,意即如果缺少自由,买卖就很难正常进行。据报道,在康庄镇中心上报给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采购信息平台的药品缺货目录中,网上能采购但断货的零差率药品有18种,非零差率药品有10种,部分药品断货已超过一年。“降价死”不是一个新话题,为什么屡现屡报却又总是无法解决?

  这是因为药品这块“爷田”不是一次性交易。市场对药品有着持续性的需求,一旦“爷田”总被亏本卖出去,“爷”也就不会老是傻兮兮地去造“田”。怎样才能保证市场上不缺“田”?那就是要让“爷”自己卖“田”,别人不要干涉。在双方买卖自由的情况下,“爷”会根据市场行情造“田”,买方也会根据市场行情买“田”,如果市场上的“田”少了,价钱自然就会升上去,“爷”就会更努力地造“田”,反之“爷”就会减少造“田”。

  或许有人会说,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不是普通的“田”,不能拿普通的道理来说事。确实,除了少数可以自我药疗的患者之外,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药,只能依赖医生的指导,可见患者自己付款的医疗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大量的事实证明,医疗保险机构可以很好地监督医生用药,可以解决购买医疗服务时的信息不对称。

  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上半年曾发出通知,要求巩固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要求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而据报道,辽宁等地方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实际上早已达到90%。问题在于,我们的医疗保险机构虽是买单人,却缺少买的自由。无论是医保目录的制定还是药价的确定,都没有医疗保险机构参与的份儿。甚至某省成立医药价格协会,会员单位包括各医疗机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内有150多家,却独独缺了医疗保险机构。医疗保险机构成了只管掏腰包而根本管不到“买卖”的组织。

  除了降价死,药价畸高也一直备受关注。为了管住药价,除了一次又一次的限价外,还成立了专门的药品招标组织,可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居然又让一些有效的药物从市场上消失。有些药物被过度营销、过量使用,有些药物质量堪忧,谁能说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不是因为现存制度存在疏漏之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提出过花钱办事的四种模式:一是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二是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三是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四是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我们现在的医药市场,要么是任由缺乏信息来源的个人作主,要么是将买卖当事人排除在外,由非当事人包揽全部,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怎样让“生意”顺利持久地进行下去?照我看,还是谁买单谁做主最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