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业走进黄金十年

   1970-01-01 医药网wang340

 生意社9月26日讯 医药生物行业由于其较高的技术门槛而常被人忽视,但弥漫于其他产业的经营困难等问题都不存于医药行业。我国于2010 年明确将包含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已临近尾声。可以说医药生物行业的发展已经换上五挡,黄金发展期已经来临。

 
  医药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此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约1倍,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9%。2006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5316.9亿元,至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已超过1.2万亿元,从业人员也从2006年的14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75万人。同时出口额也增长了80%以上,国际竞争力逐步显现。
 
  未来医药行业发展将更加迅速。首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给了医药行业不得不发展的理由。目前中国医药的1/2以上是老年人消费的,而现在中国老龄人口已超1个亿,2010-2030年老龄化加速,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5亿,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顶峰4亿人。可以想象,未来10年、我们国家的医药支出也将呈现出加速态势。其次医疗改革使得医药产品有更大需求。除了享有医保的2亿城镇职工外,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大概覆盖了8亿人口。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医保和医保人均费用标准不断提升,会促进销量的增加,销量的增长由于医改也成为必然。另外,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几乎天天发生,病从口入,未来因此导致的身体问题也是医药需求的一大诱因。再加上环境变化引发的恶性病、慢性病的患病人群不断上升,近15年间就增加了13.8万个国际分类疾病编码。单病的医药支出也明显增高,人均医药需求必将加快增长。
 
  从地理上看,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白皮书》显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已批准设立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省市已达到21个,主要分布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其中,环渤海地区有9家基地,长三角地区有6家基地,分别占东部沿海基地总数的53%与35%。
 
  国家支持再加上三大宏观趋势使得医药行业未来10年高速增长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虽然发改委对于药品价格一直在降低,但依然无碍于医药这个暴利行业的长期趋势。这对于目前国内医药企业也无疑是长期利好。但是目前国内医药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谁能正视这些问题将成为未来10年医药行业的主宰。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研发这个“痛脚”。新药开发投入大,国际上,一个新药平均成本为5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虽然新药由于知识产权门槛在全球范围赚取高额利润,但国内即便是上市的大的医药企业也尚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工作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在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占到了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1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的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同时,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化率也极低,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可见技术的被忽视已经成为行业惯例,未来必将阻碍大型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依照尚未出台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规划》,国家对于重大创新药开发的资金扶持规模将从“十一五”时期的66 亿扩大到105 亿,单个药品开发项目的扶持资金规模从100-1000 万元不等,技术开发平台的扶持规模则从1000-6000 万不等。2011 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都将加大。
 
  如此好的政策形势下,近两年可以说是国内医药企业转型的最佳时间点。依照国际惯例,医药行业的研发比例将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美国辉瑞公司的销售收入从1990年的94亿美元提高到2000 年的294 亿美元,其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相应地由9.9%提高到15%。所以未来医药行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应当比以往更加注重于研发的投入,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差异性门槛,才能坐稳行业领头羊的位置,否则迟早会在高速的行业洪流中被超越。
 
  中型企业急需扩大规模。依照国家规划的“十二五”末期,前100强企业要占全行业收入的50%,到“十三五”末期,将达到80%的目标。由此可见,未来中型企业向大型转变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对于目前中型企业而言,更多的将是集中在规模与产品研发方面。
 
  小型企业将面临“优胜劣汰”。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结构并不合理,药品生产企业7346家之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有13500家,其中前100强企业仅占全行业收入的1/3。基本呈现出数量多、企业小、布局散、效率低的格局。其中中等规模的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10-40亿元之间,60-100亿元规模的基本处于断层,如果要形成合理的行业规模梯队,国内无可避免地将在未来2年内,从小型企业中竞争出一批中大型企业。
  大势所趋已成为必然,在大势的背后却也存在不少令人垂涎的商业机会:
 
  专利到期孕育爆发机会
 
  随着未来3-4 年内多个畅销药品专利期的到来,将直接导致国际上相关品牌制药企业未来5年销售额锐减1100亿美元,这将成为仿制药生产商的重大机遇。IMS 预计,2012年仿制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120亿美元(2009年为850亿美元)。国内部分企业已经沐得“春风”。例如:华海药业2011年中期收入同比增长109%,净利润同比增长122%,便是主要得益于欧美市场沙坦专利到期带来的爆发。
 
  原材料厂商的大手笔扩容
 
  目前,中国通过国内GMP认证的医药生产企业超过4000家,100多家药厂生产美国NDA(新药申请)和ANDA药品或原料药。其中有54家成熟型原料药生产企业(2006年只有25家)。Newport Premium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有147家有潜力的生产企业,而这一数字在2006年才只有71家。随着世界上对低价的仿制药需求的提升,中国的原料药厂商势必将迎来持续的强劲增长。
 
  国内企业中不乏先见之明者,例如华海药业迅速加强了自身片剂生产能力的扩张,计划在2013年成为世界领先的片剂生产商。20亿片剂产能将扩大至2013年的100亿片剂,几乎每年翻番。同时沙坦原料药也从500万吨增加至700万吨。海正药业也将使自己目前仅6亿片剂的产能扩大至80亿片剂。海普瑞将5万亿单位冻干肝素翻番至10-12万亿单位。中药行业亦是如此,东阿阿胶、天士力、云南白药、江中制药、三九、滇虹药业、康美药业等7家药企则联手签下备忘录,拟通过共建原料基地和储备交易平台等方式协力进军上游产业链。据药监局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相关中药种植基地投资近10亿元,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医药技术不仅局限于生物科技
 
  医药的兴盛不仅仅是带给企业制造研发的好处,在渠道也将受益颇丰。新的商机一方面来自物联网带来的渠道延伸,使得医药企业可以将产品直指医院终端。例如,九州通、国药集团和华润旗下的北医股份都成为了医药物流延伸的典型。他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物流服务延伸到医院的药库、药房、科室直至病区,使医院的药品管理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如此大大提升药品流通企业价值的行为势必未来将成为主流。
 
  另一方面的商机则来自于,医药企业因直销而带来的利润空间。像直达众生药业便对处方药和OTC 均自建销售队伍,用学术推广模式,以医院事业部和销售部合作推广,直接导致其外省销售金额从2006年的23%上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36%。
 
  同时打造电子商务销售“利器”也将成为了流行趋势,走在前面的比如广州医药,于2011年7月拿下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成为了同时拥有B2C 和B2B 两个资格证的药品电子商务平台。这样广州医药将通过健民网同时展开药品网上批发和零售业务。毫无疑问,打造出医药商业网上产业链将成为其未来竞争的一大利器。类似的企业目前仅有5家,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谁走到前面势必能有一定领先优势。
  医疗观念的转变催生体检行业
 
  “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观念正在形成,观念的转变极大的催动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是被公认为是继IT行业之后又一个朝阳产业。截至2010年底,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有近3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尚且是在每年参加体检的人数不足总人口的5%,主动体检的人数还不到0.3%的情况下,可见未来空间之大。
 
  同时,由于公立的体检中心设备更新缓慢,服务质量与环境不尽如人意给私立体检中心留出了更多的市场空间。所以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体检的市场将呈现级数倍的增长,未来几年将有更多新的体检中心和新的连锁机构诞生,目前体检企业均处于低端以价格战为主导的初级阶段,高端市场则较为空虚,未来的商业机会较大,“提升服务”将是体检中心未来发展的主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