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业未必是医药并购的香饽饽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380

生意社2月23日讯 
  
  商务部推出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后,除“三巨头”积极开疆拓土外,很多医药工业企业也在积极进军商业,一夜之间,医药商业业务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从本质上讲,我国医药商业依然处于“搬运工”阶段,但不知为何却被很多工业企业所青睐,很多上市工业企业如果不去并购点医药商业,就好像赶不上潮流。比如云南白药、天士力、天方药业都在自己的业务版块里不断强化商业业务。
 
  当然,对上市企业来说,购进商业业务也没什么不好,起码能增加财务报表上的业务收入,并能通过商业为自己的工业产品铺路,实现所谓的协同效应。昆明制药已经在股东大会上把医药商业作为公司未来的增长点。昆明制药董事长何勤指出:“随着昆明制药经营的壮大,医药商业已经成为重要业务。现在,国内优质的医药商业资源越来越少,我们正在考虑区域性并购,并购对象要求毛利率比较高、有医院配送渠道。”但是,从长远来看,工业企业进军商业不一定能增加收入,不但工商协同的效应从未实现,很多公司还需要工业反哺商业。
 
  目前,国药的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元,但其利润依然不高。显然,商业做得再大,规模也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张,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非常大,很难在短期内提高利润。事实上,即使是像国药、上药、华润这样的企业,向外扩张也遭遇现金流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出现医药商业发展的极限和瓶颈,企业不得不寻找更强大的利润源,比如上药和国药就在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寻找支撑商业帝国的资金。
 
  至于那些纯粹的医药工业企业,商业不但带不来支持研发的资金,还需要拿出资金守住商业地盘。面对众多体量动辄几百亿元的商业巨头的蚕食和竞争,这样的商业业务除了增加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外,很难对工业产生支持效应。
 
  很多跨国制药企业,无论是从事仿制药的梯瓦,还是行业老大辉瑞都把最有价值的业务投入到了研发领域,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把钱花在商业并购上。显然,一个好的新药或仿制药比商业的价值大得多。
 
  我国医药工业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更多支持研发的资金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即使是想推动自身药品的销售也可以通过并购和托管医院实现。工业企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研发,而非业务规模,盲目进军商业很可能让自己左右为难:一方面,工业要补贴商业;另一方面,工业因研发投入不足,利润日益下降。笔者认为,工业企业应该迅速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中,商业业务就交给那些专业于商业的公司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